电缆桥架的负载承载能力是其安全运行的基础,若长期超负载或负载分布不均,易导致电缆桥架变形、支架断裂,甚至引发电缆坠落事故。做好负载动态管理,才能避免因承重问题埋下隐患。
首先要明确负载核算标准。电缆桥架设计负载包含电缆重量和附加荷载(如检修人员重量),需按“实际电缆总重量≤电缆桥架额定均布载荷”核算。比如200×100mm钢制电缆桥架,额定均布载荷通常为50kg/m,若敷设3根10mm²电缆(单根重量约1.2kg/m),总重量3.6kg/m,远低于额定值,预留足够安全余量;若后期新增电缆,需重新核算,避免超载。某车间曾因未核算新增电缆重量,导致电缆桥架中间部位下弯10mm,被迫停机调整。
日常负载监控有两个关键维度。一是外观观察,每周巡检时查看电缆桥架是否有明显下弯、支架倾斜,若发现电缆桥架与支架连接处出现缝隙,或螺栓有变形,可能是负载超标信号;二是定期核算,每半年统计一次电缆桥架内电缆数量、规格,重新计算总重量,与额定载荷比对,若接近额定值80%,需制定减负计划。
负载调整要遵循两个原则。一是均匀分布,避免电缆集中堆放在电缆桥架某一段,可通过加装隔板将电缆分层敷设,或调整电缆排列顺序,使重量均匀分散;二是优先减负,若负载超标,先移除冗余电缆(如废弃不用的旧电缆),或更换截面更小的新型电缆(同等载流量下重量更轻),无法减负时,需更换额定载荷更高的电缆桥架。
另外,检修时需注意临时负载,如检修人员站在电缆桥架上作业,需确保电缆桥架额定集中载荷能承受人员重量(通常要求≥100kg),且作业时避免在同一位置集中放置工具,防止局部过载。通过动态管理负载,既能保护
电缆桥架结构,也能避免电缆因挤压受损,保障整体系统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