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缆在
电缆桥架内的敷设与整理是否规范,直接影响供电稳定性和后期检修效率。若敷设混乱、挤压堆叠,易导致电缆散热不良、绝缘层磨损,需按标准流程操作,让电缆桥架内电缆“整齐有序”。
敷设前要做好两项准备。一是核对电缆参数,确认电缆型号、规格与设计一致,比如动力电缆用YJV型、控制电缆用KVV型,避免错用;同时检查电缆外观,外皮无破损、绝缘层无老化才能使用。二是规划电缆桥架内敷设路径,根据电缆用途分区,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分开敷设,间距保持≥100mm,防止信号干扰,某车间曾因混放电缆,导致控制信号受干扰,设备频繁误动作。
敷设过程需把控三个要点。一是控制敷设力度,多人协作时同步用力,避免拉扯电缆导致绝缘层断裂,尤其是转弯处,要顺着电缆桥架弧度缓慢敷设,确保电缆弯曲半径符合要求(如10mm²电缆弯曲半径≥10倍电缆直径)。二是避免过度堆叠,电缆桥架内电缆填充率不能超过70%,单层敷设为主,若需多层,用电缆支架分隔,防止下层电缆被压伤。三是及时固定,每间隔1.5-2米用绝缘扎带固定电缆,扎带松紧适度,不勒紧电缆外皮,某项目因未固定电缆,车辆震动导致电缆摩擦破损,引发短路。
敷设后做好整理与标记。先梳理电缆,将冗余长度的电缆整齐盘放在电缆桥架预留空间,避免杂乱堆积;再贴好标识,每根电缆两端及中间间隔10米处,粘贴包含“电缆编号、用途、起止设备”的标签,如“DL-01车间电机-配电柜”,方便后期检修识别。同时清理电缆桥架内杂物,确保无工具、废料遗留,防止影响电缆散热。
日常还要定期检查整理情况,若发现电缆移位、扎带松动,及时调整固定;新增电缆时,需先核算电缆桥架剩余空间,避免超填充率敷设。通过规范的敷设与整理,能减少电缆故障风险,让
电缆桥架内电缆管理更高效。